【中国那些事儿】史蒂芬·罗奇: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全球典范
史蒂芬·罗奇《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》文章截图
中国日报网9月27日电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、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蒂芬 罗奇表示,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、转变燃料来源、发展新的交通系统、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,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典范,值得世界其他国家认真考虑。
9月23日,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蒂芬·罗奇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题为《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》的文章称,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,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典范。
过去十几年,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过度依赖粗放型制造业,迅速转向低碳型服务业。2006年,中国第二产业(主要是制造业,但也包括建筑业和公用事业)还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48%,而第三产业(即服务业)仅占GDP的42%。到2018年,这一比例发生了逆转——第二产业占GDP的41%,服务业占52%。对于大型经济体来说,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结构性变化,几乎是前所未有。
这种转变绝非偶然。
文章称,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其燃料消费结构从煤炭转向石油、天然气,以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。2018年,虽然煤炭仍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8%,但对比2006年的74%,这一比率已然大幅下降。
这是8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附近的光伏发电站。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在风能、太阳能和地热生物质等非化石可再生能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2018年,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美国高出38%,更是德国的三倍。在过去5年里,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高达25%(2018年增速为29%)。如果中国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,那么到2025年,可再生能源比重将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%,这将是中国实现更清洁、碳密集程度更低的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突破。
罗奇认为,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、转变燃料来源,中国快速变化的交通模式也是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,增长最快的地铁系统,并走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沿。世界银行(World Bank)估计,到明年,中国的高铁网络里程预计将超过3万公里,超过2017年的逾2.5万公里,未来几年还将大幅增加。
5月10日,游客在嵊泗县菜园镇高场湾村停车场刷卡给电动汽车充电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
最后,城市环境对于中国尤其重要。因为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近30年的时间:至2050年,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近60%上升至80%。的确,同其它国家一样,中国主要城市的道路仍非常拥挤。但中国正在采取措施,全球12条最长地铁线路中的7条都在中国。此外,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令其他国家相形见绌:2017年,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超过50万辆,而同期美国与欧洲的总销量还不到20万辆。预计未来10年,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会大幅扩大。
这是雄安新区安新县王家寨一角(8月31日无人机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
不仅如此,中国还非常注重建设新型生态城市。这种城市模式使用低能耗建筑材料,配套轻轨交通、规划良好的城市绿地。位于北京南部的雄安新区在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。根据最新的估计,中国目前计划在建的有250多个生态城市。作为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晚的国家,中国有机会以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和高效的能源效率建设城市,而这些模式是工业化国家的先行者无法推行的。
总之,对于一个许多人认为已经陷入危机的星球来说,中国通过从碳密集型制造业向低碳服务业的转变,拥抱电动汽车、高速铁路和生态友好型城市——并将坚持这些趋势,为世界其他地区设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。
作者最后向西方世界发问,中国正专注于这场战斗,尽管此时中国的人均产出,仍仅略高于所谓发达经济体的三分之一。就是这样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已经自觉做出选择,将增长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时:西方国家又该何去何从呢?
责编: